从金融行业转战公益事业,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双卯未曾想到,十多年前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位自称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台湾大叔,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素质教育课程,挖掘青年人的领导力和潜力。他还鼓励台湾青年人,勇敢踏出来大陆的第一步,未来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蔡辉滨的故事。蔡辉滨1973年出生在台湾台北,是崇明首家开业运营的香朵开心农场的设计师团队中的一员。在28岁以前蔡辉滨生活在台湾岛,因为工作原因,28岁那年他来到了上海的崇明岛,至今已经整整20个年头。他说,现在的自己早已融入崇明的生活,他和团队其他成员把“香朵”,把崇明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希望更多人来他们的家里做客。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李宏远的故事。1992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李宏远是个有着十八般武艺的“宝藏”少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再次证明自身价值,在上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李宏远在一家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并投身公益活动,在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成长。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李宏远更相信,上海就是他未来拼搏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林俊廷的故事。十年前,出生台北的林俊廷将《富春山居图》用新媒体的方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璧。小时候在课本中认识大陆,长大后林俊廷一直认为,只有踏上大陆的土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到底是谁。来到上海的十多年间,他创作出《鹤采》《響》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更容易理解。林俊廷说,正是这里给了他足够的养分,才让他的创作思路更开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程宝惠的故事。程宝惠,来自台湾鹿港,从小在眷村长大,父亲是上海人。小时候,父亲常常对她讲上海的历史和故事,年少的程宝惠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充满了憧憬与幻想。2000年,爱冒险的她来到上海开启了在这里的奋斗历程,见证并融入了上海的建设发展,目前在经营一家月子会所,曾获得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目前,三胎政策让她对所在的行业有很大的期望,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事业版图。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台生杨智茹的故事。杨智茹1997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目前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作为一名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研究生,看展是杨智茹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上海,她对展览的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她最爱去的是上海博物馆,当在上博看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样的犀樽时她倍感亲切。杨智茹短期的打算是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因为上海的就业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还没看够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江碧秀的故事。江碧秀出生在台湾淳朴的宜兰,1993年,她在上海成立了她第一家宠物医院,经过28年的发展,江碧秀见证了从大众不甚了解宠物行业,到宠物市场如火如荼上升的过程。大陆宠物行业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兽医更愿意来大陆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她说,很期待疫情快点结束,让两岸动物医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尽快地得到恢复。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何凰棋的故事。永嘉路上,口袋咖啡馆的店主是来自台湾新北的何凰棋,一开始她是以台干身份来上海就业的职场人,2019年,她辞职成为一名创业者,在上海实现了自己开咖啡馆的梦想。何凰棋抓住上海进行城市微更新的时机,通过跟社区合作共管口袋广场,衍生出口袋咖啡馆。她说,口袋咖啡馆成为了一间有温度的店,跟街区的情感连接也让自己更深地融入了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张曼筑的故事。张曼筑来自台湾台中,1998年定居上海。退休后,张曼筑认识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而后她萌发了教自闭症人群学习制作手工皂的想法,并成立了湛蓝工作室。张曼筑说,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艰难的家庭,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小孩和家庭,同时希望两岸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王冠文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王冠文,从小学习钢琴,后来到纽约深造。2001年,她和丈夫一同回国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执教。在历史建筑中上课,用世界顶级的钢琴教学,王冠文在这里见证着大陆音乐教育的变化:从为了考学而学琴,到现在即便是培养兴趣也要很专业。王冠文感叹教学相长,自己也在不断收获。“台湾养育了我,纽约开了我的眼界,上海让我成长到新高点。我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成就了我奇妙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赖以灵的故事。1986年赖以灵出生在台湾,从小跟随爸爸在法国生活,在台湾完成学业后赴美国读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实习。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过的她,总是不愿意将自己束缚在刻板的社会印象里。上海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她有了家的感觉,所以2014年她选择定居在上海。她说,这里有足够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韦仰哲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韦仰哲,50岁时在上海弃商从文,开始做自己开心和感兴趣的事——书法教育。他认为,书法就是中国人的国学,也是汉字文学的基础。上海对书法教育的落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和家长对书法的投入和积极性,让韦仰哲和其他来沪发展的台湾书法老师充满期待。韦仰哲希望,两岸的小朋友心中都能种下书法的小苗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商陈正文的故事。陈正文,南侨食品集团董事长,上海市台协常务副会长。陈正文的先祖父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所以从小家里就经常能听到上海话。1995年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经营企业,2000年举家搬迁至上海。2021年南侨食品在上交所上市。陈正文说他是幸运的,在上海抓住了机遇,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下一步想继续做好高质量烘焙,深耕大陆。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黄浩然的故事。黄浩然祖籍北京,他的父亲庄奴先生曾创作过《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广为传唱的歌词。90年代初,黄浩然陪父亲回到大陆探亲,并于1997年选择在上海落地生根。学习服装设计的他先是进入时尚行业,而后转投演艺行业。如今,拥有多重职业标签的他,开始整理父亲庄奴的作品,挖掘作品背后浓浓的思乡情。
1994年初,27岁的李政宏“意料之外”地来到上海接管父亲的生意,从最初的满心彷徨到将生意拓展至全国,而今已身为全国台企联会长的他坦言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红利获得者,而“上海发展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瞠目结舌”。李政宏希望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台青前往大陆学习、创业,促进两岸的交流和和平永续发展。“感谢上海这片沃土的滋养,”面向滔滔
本集纪录片讲述创业台青吴伟诚的故事。吴伟诚来自台北,10岁时随父母来到上海。他自嘲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学习很偏科。上海校园宽容又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让吴伟诚在电脑和动漫上的兴趣发挥到了极致。如今这个大男孩带领着两三百人的团队,开始和大陆很多优秀的动漫和资本公司合作。吴伟诚期待更多爱好动漫的台湾青年能来他的公司发展,让国潮国货走出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物理系台胞教授谭砚文的故事。2010年谭砚文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且拿到美国著名大学任职Offer。当一幅完美的“美国梦”般的生活画卷展现在她和先生面前时,来自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橄榄枝动摇了他们。带着追求学术的热忱和初心以及对上海发展速度的惊叹,她决定跳出舒适圈,去迎接未知的学术挑战。
本集纪录片讲述了上海台胞医生李晓炀的故事。李晓炀2002年来到上海,是上海禾新医院全科医生第一人,见证了禾新医院从一间诊室发展至今的历史,也见证了上海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三分之二都在上海,李晓炀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和上海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集纪录片讲述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的故事。张简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高雄人,现任上海竞衡集团董事长。2000年她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使命感回到大陆,虽然创业历程艰辛,但她仍相信大陆是她要扎根的地方,上海是她的第二故乡。作为上海市台协第九届会长,她不仅能做好上海台资企业的“大家长”为企业排忧解难,也为两岸交流带来更多新能量。
本集纪录片讲述上海台商李崇章的故事。1994年5月1日李崇章怀着激动的心情降落在虹桥机场,经过27年的拼搏与奋斗,其公司逐步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布点全球的供货网络系统。上海带给他的除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有家的温暖,正如他所说:“时光如果再倒流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来到上海,因为这27年让我的人生更富有。”
从金融行业转战公益事业,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双卯未曾想到,十多年前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位自称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台湾大叔,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素质教育课程,挖掘青年人的领导力和潜力。他还鼓励台湾青年人,勇敢踏出来大陆的第一步,未来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蔡辉滨的故事。蔡辉滨1973年出生在台湾台北,是崇明首家开业运营的香朵开心农场的设计师团队中的一员。在28岁以前蔡辉滨生活在台湾岛,因为工作原因,28岁那年他来到了上海的崇明岛,至今已经整整20个年头。他说,现在的自己早已融入崇明的生活,他和团队其他成员把“香朵”,把崇明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希望更多人来他们的家里做客。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李宏远的故事。1992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李宏远是个有着十八般武艺的“宝藏”少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再次证明自身价值,在上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李宏远在一家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并投身公益活动,在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成长。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李宏远更相信,上海就是他未来拼搏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林俊廷的故事。十年前,出生台北的林俊廷将《富春山居图》用新媒体的方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璧。小时候在课本中认识大陆,长大后林俊廷一直认为,只有踏上大陆的土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到底是谁。来到上海的十多年间,他创作出《鹤采》《響》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更容易理解。林俊廷说,正是这里给了他足够的养分,才让他的创作思路更开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程宝惠的故事。程宝惠,来自台湾鹿港,从小在眷村长大,父亲是上海人。小时候,父亲常常对她讲上海的历史和故事,年少的程宝惠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充满了憧憬与幻想。2000年,爱冒险的她来到上海开启了在这里的奋斗历程,见证并融入了上海的建设发展,目前在经营一家月子会所,曾获得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目前,三胎政策让她对所在的行业有很大的期望,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事业版图。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台生杨智茹的故事。杨智茹1997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目前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作为一名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研究生,看展是杨智茹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上海,她对展览的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她最爱去的是上海博物馆,当在上博看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样的犀樽时她倍感亲切。杨智茹短期的打算是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因为上海的就业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还没看够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江碧秀的故事。江碧秀出生在台湾淳朴的宜兰,1993年,她在上海成立了她第一家宠物医院,经过28年的发展,江碧秀见证了从大众不甚了解宠物行业,到宠物市场如火如荼上升的过程。大陆宠物行业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兽医更愿意来大陆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她说,很期待疫情快点结束,让两岸动物医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尽快地得到恢复。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何凰棋的故事。永嘉路上,口袋咖啡馆的店主是来自台湾新北的何凰棋,一开始她是以台干身份来上海就业的职场人,2019年,她辞职成为一名创业者,在上海实现了自己开咖啡馆的梦想。何凰棋抓住上海进行城市微更新的时机,通过跟社区合作共管口袋广场,衍生出口袋咖啡馆。她说,口袋咖啡馆成为了一间有温度的店,跟街区的情感连接也让自己更深地融入了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张曼筑的故事。张曼筑来自台湾台中,1998年定居上海。退休后,张曼筑认识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而后她萌发了教自闭症人群学习制作手工皂的想法,并成立了湛蓝工作室。张曼筑说,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艰难的家庭,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小孩和家庭,同时希望两岸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王冠文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王冠文,从小学习钢琴,后来到纽约深造。2001年,她和丈夫一同回国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执教。在历史建筑中上课,用世界顶级的钢琴教学,王冠文在这里见证着大陆音乐教育的变化:从为了考学而学琴,到现在即便是培养兴趣也要很专业。王冠文感叹教学相长,自己也在不断收获。“台湾养育了我,纽约开了我的眼界,上海让我成长到新高点。我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成就了我奇妙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赖以灵的故事。1986年赖以灵出生在台湾,从小跟随爸爸在法国生活,在台湾完成学业后赴美国读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实习。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过的她,总是不愿意将自己束缚在刻板的社会印象里。上海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她有了家的感觉,所以2014年她选择定居在上海。她说,这里有足够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韦仰哲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韦仰哲,50岁时在上海弃商从文,开始做自己开心和感兴趣的事——书法教育。他认为,书法就是中国人的国学,也是汉字文学的基础。上海对书法教育的落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和家长对书法的投入和积极性,让韦仰哲和其他来沪发展的台湾书法老师充满期待。韦仰哲希望,两岸的小朋友心中都能种下书法的小苗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商陈正文的故事。陈正文,南侨食品集团董事长,上海市台协常务副会长。陈正文的先祖父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所以从小家里就经常能听到上海话。1995年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经营企业,2000年举家搬迁至上海。2021年南侨食品在上交所上市。陈正文说他是幸运的,在上海抓住了机遇,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下一步想继续做好高质量烘焙,深耕大陆。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黄浩然的故事。黄浩然祖籍北京,他的父亲庄奴先生曾创作过《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广为传唱的歌词。90年代初,黄浩然陪父亲回到大陆探亲,并于1997年选择在上海落地生根。学习服装设计的他先是进入时尚行业,而后转投演艺行业。如今,拥有多重职业标签的他,开始整理父亲庄奴的作品,挖掘作品背后浓浓的思乡情。
1994年初,27岁的李政宏“意料之外”地来到上海接管父亲的生意,从最初的满心彷徨到将生意拓展至全国,而今已身为全国台企联会长的他坦言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红利获得者,而“上海发展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瞠目结舌”。李政宏希望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台青前往大陆学习、创业,促进两岸的交流和和平永续发展。“感谢上海这片沃土的滋养,”面向滔滔
本集纪录片讲述创业台青吴伟诚的故事。吴伟诚来自台北,10岁时随父母来到上海。他自嘲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学习很偏科。上海校园宽容又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让吴伟诚在电脑和动漫上的兴趣发挥到了极致。如今这个大男孩带领着两三百人的团队,开始和大陆很多优秀的动漫和资本公司合作。吴伟诚期待更多爱好动漫的台湾青年能来他的公司发展,让国潮国货走出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物理系台胞教授谭砚文的故事。2010年谭砚文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且拿到美国著名大学任职Offer。当一幅完美的“美国梦”般的生活画卷展现在她和先生面前时,来自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橄榄枝动摇了他们。带着追求学术的热忱和初心以及对上海发展速度的惊叹,她决定跳出舒适圈,去迎接未知的学术挑战。
本集纪录片讲述了上海台胞医生李晓炀的故事。李晓炀2002年来到上海,是上海禾新医院全科医生第一人,见证了禾新医院从一间诊室发展至今的历史,也见证了上海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三分之二都在上海,李晓炀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和上海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集纪录片讲述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的故事。张简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高雄人,现任上海竞衡集团董事长。2000年她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使命感回到大陆,虽然创业历程艰辛,但她仍相信大陆是她要扎根的地方,上海是她的第二故乡。作为上海市台协第九届会长,她不仅能做好上海台资企业的“大家长”为企业排忧解难,也为两岸交流带来更多新能量。
本集纪录片讲述上海台商李崇章的故事。1994年5月1日李崇章怀着激动的心情降落在虹桥机场,经过27年的拼搏与奋斗,其公司逐步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布点全球的供货网络系统。上海带给他的除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有家的温暖,正如他所说:“时光如果再倒流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来到上海,因为这27年让我的人生更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