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ad a busy day……”在庆益鞋业有限公司的英语培训群里,工人们正在交当天的英语口语作业。这家制鞋代工厂的掌门人,是出生于台湾新北的吴尚翰,在他心中,制鞋厂不是冷冰冰的工厂,而是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中,除了有不断冒出的小问题,也有非常有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伴随公司一起成长的家人——工人。他希望,在紧抓长三
从早上9:30开始第一个会议,到下午14:00送走用完午餐的客人,来自台北的林豊淳这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用餐和短暂休息时间。十年前,他来到上海,从前台部门做起,到现在成长为酒店的管理者,林豊淳看到了这里酒店行业的发展,也看到了庞大市场和机遇。他认为,上海是想打拼、有梦想的人都会选择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每个月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能够看到很多新的事物,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这是在其他地方不会出现的状况,也是他
温柔、优雅是台湾女生翁愉婷给初识者的第一印象,但她柔弱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坚强、自信的心。2010年,翁愉婷初到上海,仅逛了一个小时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并选择在此创业。11年间,从买手店,到创立自己的高端服装定制品牌;从实体店,到现在开始转战电商;从只做服装,到搭配咨询、首饰等业务并驾齐驱……她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更大发展空间,她认为,自己是骨子里特别适合上海的台湾
“81年狮子座台妹PKGIRL,88后双鱼座上海土拨鼠,养了三只猫,在魔都两岸婚姻小夫妻……”这是台妹PKGIRL抖音账号的简介,这个出生于台湾台南的姑娘王筠婷,通过自媒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大陆的工作和生活,目前粉丝量近200万。镜头前的她搞笑、犀利、强硬,殊不知回归生活,她也是需要被人呵护的“小女人”,王筠婷表示,她在这里
云南的小黄姜、四川的荞麦、福建的红茶……来自台湾台南的黄国翔将各地各具特色的原材料,汇聚在自己创立的茶饮品牌注春中。从在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开设第一家门店,注春依托口味、品质,以及将水墨画、中国功夫和中国茶文化等元素融入新式茶饮的创意,目前在大陆已有80多家连锁店。黄国翔不想做一闪而逝的品牌,而是希望做一杯有文化有厚度的中国茶饮。
辗转很多城市,看了60多套房子,来自台湾台北的电音组合黄杰妮和李仕翔,终于在上海安家。这对小夫妻在上海看到了电音发展的潜力,希望能将国潮融入电音文化,开辟属于自己的电音市场。在分享大陆生活时,他们对自己就医的过程侃侃而谈,除了体验到了大陆医保的实惠,他们还表示,这边的医药和医疗环境是先进和方便的。
从金融行业转战公益事业,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双卯未曾想到,十多年前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位自称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台湾大叔,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素质教育课程,挖掘青年人的领导力和潜力。他还鼓励台湾青年人,勇敢踏出来大陆的第一步,未来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蔡辉滨的故事。蔡辉滨1973年出生在台湾台北,是崇明首家开业运营的香朵开心农场的设计师团队中的一员。在28岁以前蔡辉滨生活在台湾岛,因为工作原因,28岁那年他来到了上海的崇明岛,至今已经整整20个年头。他说,现在的自己早已融入崇明的生活,他和团队其他成员把“香朵”,把崇明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希望更多人来他们的家里做客。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李宏远的故事。1992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李宏远是个有着十八般武艺的“宝藏”少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再次证明自身价值,在上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李宏远在一家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并投身公益活动,在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成长。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李宏远更相信,上海就是他未来拼搏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林俊廷的故事。十年前,出生台北的林俊廷将《富春山居图》用新媒体的方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璧。小时候在课本中认识大陆,长大后林俊廷一直认为,只有踏上大陆的土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到底是谁。来到上海的十多年间,他创作出《鹤采》《響》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更容易理解。林俊廷说,正是这里给了他足够的养分,才让他的创作思路更开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程宝惠的故事。程宝惠,来自台湾鹿港,从小在眷村长大,父亲是上海人。小时候,父亲常常对她讲上海的历史和故事,年少的程宝惠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充满了憧憬与幻想。2000年,爱冒险的她来到上海开启了在这里的奋斗历程,见证并融入了上海的建设发展,目前在经营一家月子会所,曾获得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目前,三胎政策让她对所在的行业有很大的期望,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事业版图。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台生杨智茹的故事。杨智茹1997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目前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作为一名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研究生,看展是杨智茹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上海,她对展览的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她最爱去的是上海博物馆,当在上博看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样的犀樽时她倍感亲切。杨智茹短期的打算是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因为上海的就业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还没看够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江碧秀的故事。江碧秀出生在台湾淳朴的宜兰,1993年,她在上海成立了她第一家宠物医院,经过28年的发展,江碧秀见证了从大众不甚了解宠物行业,到宠物市场如火如荼上升的过程。大陆宠物行业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兽医更愿意来大陆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她说,很期待疫情快点结束,让两岸动物医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尽快地得到恢复。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何凰棋的故事。永嘉路上,口袋咖啡馆的店主是来自台湾新北的何凰棋,一开始她是以台干身份来上海就业的职场人,2019年,她辞职成为一名创业者,在上海实现了自己开咖啡馆的梦想。何凰棋抓住上海进行城市微更新的时机,通过跟社区合作共管口袋广场,衍生出口袋咖啡馆。她说,口袋咖啡馆成为了一间有温度的店,跟街区的情感连接也让自己更深地融入了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张曼筑的故事。张曼筑来自台湾台中,1998年定居上海。退休后,张曼筑认识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而后她萌发了教自闭症人群学习制作手工皂的想法,并成立了湛蓝工作室。张曼筑说,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艰难的家庭,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小孩和家庭,同时希望两岸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王冠文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王冠文,从小学习钢琴,后来到纽约深造。2001年,她和丈夫一同回国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执教。在历史建筑中上课,用世界顶级的钢琴教学,王冠文在这里见证着大陆音乐教育的变化:从为了考学而学琴,到现在即便是培养兴趣也要很专业。王冠文感叹教学相长,自己也在不断收获。“台湾养育了我,纽约开了我的眼界,上海让我成长到新高点。我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成就了我奇妙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赖以灵的故事。1986年赖以灵出生在台湾,从小跟随爸爸在法国生活,在台湾完成学业后赴美国读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实习。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过的她,总是不愿意将自己束缚在刻板的社会印象里。上海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她有了家的感觉,所以2014年她选择定居在上海。她说,这里有足够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韦仰哲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韦仰哲,50岁时在上海弃商从文,开始做自己开心和感兴趣的事——书法教育。他认为,书法就是中国人的国学,也是汉字文学的基础。上海对书法教育的落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和家长对书法的投入和积极性,让韦仰哲和其他来沪发展的台湾书法老师充满期待。韦仰哲希望,两岸的小朋友心中都能种下书法的小苗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商陈正文的故事。陈正文,南侨食品集团董事长,上海市台协常务副会长。陈正文的先祖父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所以从小家里就经常能听到上海话。1995年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经营企业,2000年举家搬迁至上海。2021年南侨食品在上交所上市。陈正文说他是幸运的,在上海抓住了机遇,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下一步想继续做好高质量烘焙,深耕大陆。
“I had a busy day……”在庆益鞋业有限公司的英语培训群里,工人们正在交当天的英语口语作业。这家制鞋代工厂的掌门人,是出生于台湾新北的吴尚翰,在他心中,制鞋厂不是冷冰冰的工厂,而是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中,除了有不断冒出的小问题,也有非常有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伴随公司一起成长的家人——工人。他希望,在紧抓长三
从早上9:30开始第一个会议,到下午14:00送走用完午餐的客人,来自台北的林豊淳这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用餐和短暂休息时间。十年前,他来到上海,从前台部门做起,到现在成长为酒店的管理者,林豊淳看到了这里酒店行业的发展,也看到了庞大市场和机遇。他认为,上海是想打拼、有梦想的人都会选择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每个月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能够看到很多新的事物,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这是在其他地方不会出现的状况,也是他
温柔、优雅是台湾女生翁愉婷给初识者的第一印象,但她柔弱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坚强、自信的心。2010年,翁愉婷初到上海,仅逛了一个小时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并选择在此创业。11年间,从买手店,到创立自己的高端服装定制品牌;从实体店,到现在开始转战电商;从只做服装,到搭配咨询、首饰等业务并驾齐驱……她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更大发展空间,她认为,自己是骨子里特别适合上海的台湾
“81年狮子座台妹PKGIRL,88后双鱼座上海土拨鼠,养了三只猫,在魔都两岸婚姻小夫妻……”这是台妹PKGIRL抖音账号的简介,这个出生于台湾台南的姑娘王筠婷,通过自媒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大陆的工作和生活,目前粉丝量近200万。镜头前的她搞笑、犀利、强硬,殊不知回归生活,她也是需要被人呵护的“小女人”,王筠婷表示,她在这里
云南的小黄姜、四川的荞麦、福建的红茶……来自台湾台南的黄国翔将各地各具特色的原材料,汇聚在自己创立的茶饮品牌注春中。从在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开设第一家门店,注春依托口味、品质,以及将水墨画、中国功夫和中国茶文化等元素融入新式茶饮的创意,目前在大陆已有80多家连锁店。黄国翔不想做一闪而逝的品牌,而是希望做一杯有文化有厚度的中国茶饮。
辗转很多城市,看了60多套房子,来自台湾台北的电音组合黄杰妮和李仕翔,终于在上海安家。这对小夫妻在上海看到了电音发展的潜力,希望能将国潮融入电音文化,开辟属于自己的电音市场。在分享大陆生活时,他们对自己就医的过程侃侃而谈,除了体验到了大陆医保的实惠,他们还表示,这边的医药和医疗环境是先进和方便的。
从金融行业转战公益事业,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双卯未曾想到,十多年前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位自称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台湾大叔,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素质教育课程,挖掘青年人的领导力和潜力。他还鼓励台湾青年人,勇敢踏出来大陆的第一步,未来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蔡辉滨的故事。蔡辉滨1973年出生在台湾台北,是崇明首家开业运营的香朵开心农场的设计师团队中的一员。在28岁以前蔡辉滨生活在台湾岛,因为工作原因,28岁那年他来到了上海的崇明岛,至今已经整整20个年头。他说,现在的自己早已融入崇明的生活,他和团队其他成员把“香朵”,把崇明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希望更多人来他们的家里做客。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李宏远的故事。1992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李宏远是个有着十八般武艺的“宝藏”少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再次证明自身价值,在上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李宏远在一家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并投身公益活动,在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成长。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李宏远更相信,上海就是他未来拼搏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林俊廷的故事。十年前,出生台北的林俊廷将《富春山居图》用新媒体的方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璧。小时候在课本中认识大陆,长大后林俊廷一直认为,只有踏上大陆的土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到底是谁。来到上海的十多年间,他创作出《鹤采》《響》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更容易理解。林俊廷说,正是这里给了他足够的养分,才让他的创作思路更开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程宝惠的故事。程宝惠,来自台湾鹿港,从小在眷村长大,父亲是上海人。小时候,父亲常常对她讲上海的历史和故事,年少的程宝惠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充满了憧憬与幻想。2000年,爱冒险的她来到上海开启了在这里的奋斗历程,见证并融入了上海的建设发展,目前在经营一家月子会所,曾获得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目前,三胎政策让她对所在的行业有很大的期望,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事业版图。
本集纪录片讲述复旦台生杨智茹的故事。杨智茹1997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目前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作为一名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研究生,看展是杨智茹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上海,她对展览的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她最爱去的是上海博物馆,当在上博看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样的犀樽时她倍感亲切。杨智茹短期的打算是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因为上海的就业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还没看够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江碧秀的故事。江碧秀出生在台湾淳朴的宜兰,1993年,她在上海成立了她第一家宠物医院,经过28年的发展,江碧秀见证了从大众不甚了解宠物行业,到宠物市场如火如荼上升的过程。大陆宠物行业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兽医更愿意来大陆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她说,很期待疫情快点结束,让两岸动物医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尽快地得到恢复。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何凰棋的故事。永嘉路上,口袋咖啡馆的店主是来自台湾新北的何凰棋,一开始她是以台干身份来上海就业的职场人,2019年,她辞职成为一名创业者,在上海实现了自己开咖啡馆的梦想。何凰棋抓住上海进行城市微更新的时机,通过跟社区合作共管口袋广场,衍生出口袋咖啡馆。她说,口袋咖啡馆成为了一间有温度的店,跟街区的情感连接也让自己更深地融入了上海。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张曼筑的故事。张曼筑来自台湾台中,1998年定居上海。退休后,张曼筑认识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而后她萌发了教自闭症人群学习制作手工皂的想法,并成立了湛蓝工作室。张曼筑说,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艰难的家庭,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小孩和家庭,同时希望两岸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王冠文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王冠文,从小学习钢琴,后来到纽约深造。2001年,她和丈夫一同回国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执教。在历史建筑中上课,用世界顶级的钢琴教学,王冠文在这里见证着大陆音乐教育的变化:从为了考学而学琴,到现在即便是培养兴趣也要很专业。王冠文感叹教学相长,自己也在不断收获。“台湾养育了我,纽约开了我的眼界,上海让我成长到新高点。我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成就了我奇妙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赖以灵的故事。1986年赖以灵出生在台湾,从小跟随爸爸在法国生活,在台湾完成学业后赴美国读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实习。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过的她,总是不愿意将自己束缚在刻板的社会印象里。上海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她有了家的感觉,所以2014年她选择定居在上海。她说,这里有足够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胞韦仰哲的故事。出生于台北的韦仰哲,50岁时在上海弃商从文,开始做自己开心和感兴趣的事——书法教育。他认为,书法就是中国人的国学,也是汉字文学的基础。上海对书法教育的落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和家长对书法的投入和积极性,让韦仰哲和其他来沪发展的台湾书法老师充满期待。韦仰哲希望,两岸的小朋友心中都能种下书法的小苗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本集纪录片讲述台商陈正文的故事。陈正文,南侨食品集团董事长,上海市台协常务副会长。陈正文的先祖父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所以从小家里就经常能听到上海话。1995年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经营企业,2000年举家搬迁至上海。2021年南侨食品在上交所上市。陈正文说他是幸运的,在上海抓住了机遇,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下一步想继续做好高质量烘焙,深耕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