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台协       繁体中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上海台协

       每年的清明节,对台湾同胞来说,是个极为重要民俗节气。祭祀、奠祖,阖家团聚,平日四处奔忙的大家庭在春节之后,终于又有了极为难得的大团圆。

       在台湾同胞的眼里,清明节与上一年的冬至息息相关。清明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一天不多,也一天不少。

       清明来临,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柳条与艾条。踏青扫墓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若恰逢节前祖墓整修。修整后的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包括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的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另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奉一些米糕和糕饼等。

       因近些年来宝岛可用地逐年减少,故台湾墓地面积也随之缩减。主管部门通过媒体提倡骨灰盒存放骨灰塔,较受民众欢迎。每到清明,到骨灰塔去祭拜祖先,既环保,又时尚。

       在清明祭扫的食品中,岛内民众最看重三件宝。第一宝为清明稞。从福建赴台的闽南人后裔对制作清明稞大有讲究。清明时节的青菜或艾叶与碱或石灰粉一起放入清水中煮熟,漂去苦涩味后,经捣烂,配上糯米磨成的米浆,制成绿色的稞皮(俗称红龟”),内馅以花生、绿豆、大麦麸、芝麻仁、糯米甜饭等为料,用稞皮包裹,做好后呈圆形如拳头大小,放入稞模一按,便成为有各种氏族堂号花纹的清明稞。印模的氏族堂号是祖上相传,如沈、姚、施、尤等姓刻有吴兴发祥字纹;许、白、邓、韩、翟等姓刻南阳郡;王姓上刻三槐堂;梁姓印刻梅镜堂”……现在通行的清明稞模花纹多是梅花、菊花、寿龟、如意、鲤鱼等。稞模除圆形外,也有半球型、椭圆型等。这些清明稞在扫墓完毕后,按习惯分送墓地附近村落的牧童,期望他们放牧时不要破坏墓地,也有的送给亲朋好友。

       台湾扫墓祭祖的第二宝是客家人最喜爱的薄饼。这种饼卷起来就像一个巨大春卷,多用面粉和馅料做成,其形状如圆形的茶盘。将鸡丝、蛋丝、豆腐干丝、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包在薄饼里,蘸着甜酱或辣椒酱吃。

       祭扫的第三宝是清明蛋。相传这种习俗是从广东传入台湾。将蛋煮熟后,用茜萆取汁作料,在蛋壳描绘花纹,数日后会呈红色。剥壳后,蛋白有蓝色花纹。另一种是雕蛋,即用笔在蛋壳上绘花纹,然后巧妙取出蛋白蛋黄,成为永久性欣赏艺术品。

       宝岛清明祭扫崇尚各种礼节与规矩。祭祀的酒与茶是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分三次倒满。传统的习俗称此为“酒茶三巡”,也叫“三羊(阳)开泰”,有企求吉利的含意。祭祀结束后,这些酒茶都要倒掉,不可带回家去。

    扫墓完要在先人的墓前剥红蛋与亲友分食,并将蛋壳撒在墓上,表意脱壳新生,破蛋而出,世代相传。而橘与吉的音相近,吃橘子代表把吉利吞下去,而橘皮也要撒在墓上,用意与撒蛋壳相同。

    不在墓地打赤脚,不要把坟场的秽土带回家。刮掉鞋底的秽土,不可用手,脚用力在水泥地或是石头、野草上面走,以求擦掉污泥。

    扫完墓不要直接回家,回程时可以绕道庙宇上厕所,洗手后再上香拜拜。除此之外,如果扫墓当天或前几天自觉运气不好或生病,也要避免前往墓地。

       读者您可能不知道,从上世纪末起,在岛内不光是垂垂老者,连中年、青年中也刮起自写遗嘱的新风。清明时节,笔者与来沪参访的台湾医师在新天地茶叙。当问及对方近来忙些什么时,他一脸认真的回答令我惊讶万分:“启程前恰逢我45岁生日。那几天,谢客闭门思过,潜心撰写遗嘱。”“写遗嘱?!”我生怕耳朵听觉有误,满脸惊愕地大声问道。“一点没错,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修写遗嘱。”医师含笑首肯之后,便大谈起自身所经历的遗嘱奇话。

       高中毕业前,台湾一著名心理学家李先生担当起医师所在班级的国语教师。此君潜心研究心理学二十多年,谈吐、思维哲理极强。

       那年清明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课铃声一响,先生走进教堂,扬手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仅两个字的作文题目:遗嘱。这一下整个教室立时像炸开了锅。而此时面对学生的是一张从未见过的异常严肃的脸:“我要求每个同学认认真真思考作文题目,然后以嘱托人的身份,3天之内向我交一份500字的遗嘱。”话音刚落,弯驼的身影已离开了教室。

       这个“世纪大玩笑”真叫人哭笑不得。医师回首往事,描述当时的心情至今仍心有余悸。回家灯下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透过从未想过、一窍不通的遗嘱表层,油然而生的强烈感叹是人生苦短,生命伟大,光阴弥珍。在“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的叹息之后,进而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由衷感慨,再立誓要时时遵循“治生之道,莫尚乎勤”的座右铭。真没想到,愚人节式的大玩笑还真切脉到了自己从未好好考虑、却一直存在的心病,直面常人最不愿触及的“黑色禁区”,内心最大的震撼是,浑浑噩噩太可怕,幡然醒悟诚可贵。心灵的感悟自由驰骋,挥笔写起堪称珍贵而又真实的人生第一份遗嘱,竟然不加停顿,一气呵成。

        到了规定交卷的时间,全班32位男女同学,竟没有一个延误、放弃、遗漏,更没有一个敷衍了事、胡编乱造。32份沉甸甸的人生遗嘱,整整齐齐摆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诉说着个人人生庄重的嘱托、请求、安排。令人奇怪的是,从这天以后,班级学习气氛骤然变浓,学习节奏大大加快,大家十分珍惜学校生活的分分秒秒,像海绵吸水般拼命汲取知识营养。

        先生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医师所在的班级、年级、学校、社区,清明写遗嘱竟相继成了学生自发形成的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线。当日之际,立嘱者静静地反思人生之旅最大的憾事,自我企求的惟一目标是不再无奈地留下一连串的“我想……”,“我希望……”。人生遗嘱纷纷聚焦警世的座右铭:“时乎时乎不再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真想不到清明撰写遗嘱竟有如此奇效。

 

作者:周天柱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上海台协  发布时间:2019-04-03 09:37:46

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16-2026
电话:021-62625522  传真:021-62621350
EMAIL:taixie1994@163.com
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台商》杂志社 & 台商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40557号-1  
公安备案号31010502004300

影像中心

镜头聚焦生活 影像记录时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

摘要  清明时节雨纷纷——台湾清明习俗速描每年的清明节,对台湾同胞来说,是个极为重要民俗节气。祭祀、奠祖,阖家团聚,平日四处奔忙的大家庭在春节之后,终于又有了极为难得的大团圆。在台湾同胞的眼里,清明节与上一年的冬至息息相关。清明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一天不多,也一天不少。清明来临,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柳条与艾条。踏青扫墓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若恰逢节前祖墓整修。修整后的

 上海台协

       每年的清明节,对台湾同胞来说,是个极为重要民俗节气。祭祀、奠祖,阖家团聚,平日四处奔忙的大家庭在春节之后,终于又有了极为难得的大团圆。

       在台湾同胞的眼里,清明节与上一年的冬至息息相关。清明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一天不多,也一天不少。

       清明来临,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柳条与艾条。踏青扫墓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若恰逢节前祖墓整修。修整后的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包括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的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另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奉一些米糕和糕饼等。

       因近些年来宝岛可用地逐年减少,故台湾墓地面积也随之缩减。主管部门通过媒体提倡骨灰盒存放骨灰塔,较受民众欢迎。每到清明,到骨灰塔去祭拜祖先,既环保,又时尚。

       在清明祭扫的食品中,岛内民众最看重三件宝。第一宝为清明稞。从福建赴台的闽南人后裔对制作清明稞大有讲究。清明时节的青菜或艾叶与碱或石灰粉一起放入清水中煮熟,漂去苦涩味后,经捣烂,配上糯米磨成的米浆,制成绿色的稞皮(俗称红龟”),内馅以花生、绿豆、大麦麸、芝麻仁、糯米甜饭等为料,用稞皮包裹,做好后呈圆形如拳头大小,放入稞模一按,便成为有各种氏族堂号花纹的清明稞。印模的氏族堂号是祖上相传,如沈、姚、施、尤等姓刻有吴兴发祥字纹;许、白、邓、韩、翟等姓刻南阳郡;王姓上刻三槐堂;梁姓印刻梅镜堂”……现在通行的清明稞模花纹多是梅花、菊花、寿龟、如意、鲤鱼等。稞模除圆形外,也有半球型、椭圆型等。这些清明稞在扫墓完毕后,按习惯分送墓地附近村落的牧童,期望他们放牧时不要破坏墓地,也有的送给亲朋好友。

       台湾扫墓祭祖的第二宝是客家人最喜爱的薄饼。这种饼卷起来就像一个巨大春卷,多用面粉和馅料做成,其形状如圆形的茶盘。将鸡丝、蛋丝、豆腐干丝、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包在薄饼里,蘸着甜酱或辣椒酱吃。

       祭扫的第三宝是清明蛋。相传这种习俗是从广东传入台湾。将蛋煮熟后,用茜萆取汁作料,在蛋壳描绘花纹,数日后会呈红色。剥壳后,蛋白有蓝色花纹。另一种是雕蛋,即用笔在蛋壳上绘花纹,然后巧妙取出蛋白蛋黄,成为永久性欣赏艺术品。

       宝岛清明祭扫崇尚各种礼节与规矩。祭祀的酒与茶是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分三次倒满。传统的习俗称此为“酒茶三巡”,也叫“三羊(阳)开泰”,有企求吉利的含意。祭祀结束后,这些酒茶都要倒掉,不可带回家去。

    扫墓完要在先人的墓前剥红蛋与亲友分食,并将蛋壳撒在墓上,表意脱壳新生,破蛋而出,世代相传。而橘与吉的音相近,吃橘子代表把吉利吞下去,而橘皮也要撒在墓上,用意与撒蛋壳相同。

    不在墓地打赤脚,不要把坟场的秽土带回家。刮掉鞋底的秽土,不可用手,脚用力在水泥地或是石头、野草上面走,以求擦掉污泥。

    扫完墓不要直接回家,回程时可以绕道庙宇上厕所,洗手后再上香拜拜。除此之外,如果扫墓当天或前几天自觉运气不好或生病,也要避免前往墓地。

       读者您可能不知道,从上世纪末起,在岛内不光是垂垂老者,连中年、青年中也刮起自写遗嘱的新风。清明时节,笔者与来沪参访的台湾医师在新天地茶叙。当问及对方近来忙些什么时,他一脸认真的回答令我惊讶万分:“启程前恰逢我45岁生日。那几天,谢客闭门思过,潜心撰写遗嘱。”“写遗嘱?!”我生怕耳朵听觉有误,满脸惊愕地大声问道。“一点没错,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修写遗嘱。”医师含笑首肯之后,便大谈起自身所经历的遗嘱奇话。

       高中毕业前,台湾一著名心理学家李先生担当起医师所在班级的国语教师。此君潜心研究心理学二十多年,谈吐、思维哲理极强。

       那年清明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课铃声一响,先生走进教堂,扬手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仅两个字的作文题目:遗嘱。这一下整个教室立时像炸开了锅。而此时面对学生的是一张从未见过的异常严肃的脸:“我要求每个同学认认真真思考作文题目,然后以嘱托人的身份,3天之内向我交一份500字的遗嘱。”话音刚落,弯驼的身影已离开了教室。

       这个“世纪大玩笑”真叫人哭笑不得。医师回首往事,描述当时的心情至今仍心有余悸。回家灯下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透过从未想过、一窍不通的遗嘱表层,油然而生的强烈感叹是人生苦短,生命伟大,光阴弥珍。在“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的叹息之后,进而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由衷感慨,再立誓要时时遵循“治生之道,莫尚乎勤”的座右铭。真没想到,愚人节式的大玩笑还真切脉到了自己从未好好考虑、却一直存在的心病,直面常人最不愿触及的“黑色禁区”,内心最大的震撼是,浑浑噩噩太可怕,幡然醒悟诚可贵。心灵的感悟自由驰骋,挥笔写起堪称珍贵而又真实的人生第一份遗嘱,竟然不加停顿,一气呵成。

        到了规定交卷的时间,全班32位男女同学,竟没有一个延误、放弃、遗漏,更没有一个敷衍了事、胡编乱造。32份沉甸甸的人生遗嘱,整整齐齐摆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诉说着个人人生庄重的嘱托、请求、安排。令人奇怪的是,从这天以后,班级学习气氛骤然变浓,学习节奏大大加快,大家十分珍惜学校生活的分分秒秒,像海绵吸水般拼命汲取知识营养。

        先生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医师所在的班级、年级、学校、社区,清明写遗嘱竟相继成了学生自发形成的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线。当日之际,立嘱者静静地反思人生之旅最大的憾事,自我企求的惟一目标是不再无奈地留下一连串的“我想……”,“我希望……”。人生遗嘱纷纷聚焦警世的座右铭:“时乎时乎不再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真想不到清明撰写遗嘱竟有如此奇效。

 

作者:周天柱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QR: 清明时节雨纷纷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作者:上海台协  发布时间:2019-04-03 09:37:46